皮膚應有的保濕因子,你缺失了哪些 ?

「保濕」常常被人掛在嘴邊,但有多少人深入了解?廣告常常提及的保濕因子到底是什麼?很多人以為那些保濕因子就是水溶性的,質地應該是清爽不黏膩︰「既然這樣,多塗這些東西,就不需要有油分的產品,用起也比較舒服。」

這是一個大大的錯誤,所謂的保濕因子,其實不止是水性,還有油性的,只是廣告商投消費者所好,一味推銷清爽的保濕成分,忽略提及油性的而已。而且,他們喜歡把單一的保濕成分「炒作」,不斷用它來賣廣告,例如過去的甘油、尿素,比較近期的是分子釘、透明質酸,這引導我們以為只要有某種物質,產品就是「神仙水」 (透明質酸就是個好例子)。

然而,周全的保濕配方,需考慮多達6種不同類型的保濕因子,每種皆有多種物質,而且分為油性及水性︰

水性保濕

1. 小分子多元醇
作用︰黏住水分子
成分舉例︰甘油、丙二醇、丁二醇、海藻糖、山梨醇

2. 角質層天然保濕因子
作用︰補充角質層所需的保濕因子
成分舉例︰乳酸納、尿素、胺基酸、PCA納

3. 大分子多醣類
作用︰網住水分子
成分舉例︰透明質酸、多醣類

油性保濕

4. 細胞間脂質
作用︰強化角質層油脂屏障
成分舉例︰分子釘(Ceramide)、磷脂質

5. 皮脂線脂質
作用︰補充皮膚天然皮脂
成分舉例︰角鯊烯、三酸甘油脂

6. 不飽和脂肪酸
作用︰修與強健角質細胞
成分舉例︰富含油酸、亞油酸、次亞油酸、維他命、抗氧化物的天然油脂

皮膚的鎖水力及抵御力,靠的就是這六大因素的齊全。而這些生來就存在於表皮層的保濕因子,會因各種原因,例如老化、紫外線、激光、藥物或化學物質傷害而流失或遭破壞。

一瓶優質的乳霜,不應是拚命地添加單一成分,而是包含以上6大因素,同時份量也十分講究,例如大分子的透明質酸可吸附相當於自身重量400倍的水分,但添加太多,反而會阻礙其中小分子保濕因子的吸收﹔又如近年行流行以「精華油」代替「乳霜」,跟使用Oil Free產品相反,只用油會造成水性保濕因子缺水,同樣也是乾得要命。詳情請閱︰《拆解迷思-「油」真的可以代替「乳霜」嗎?》

推介產品:

瑰水潤精華素

玫瑰水潤保濕乳